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知识点梳理思维导图

发布时间:2024-07-24 15:27:54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知识点梳理思维导图

一、【文学常识】

1.文题解读

“秋天的怀念”即在秋天怀念一些过去的事情,或者说怀念一些在秋天发生的事。“秋天”点明了时间;“怀念”暗示了写作的内容,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创设出一种独特的回忆氛围。

2.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1969年去陕西延安插队,后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3. 写作背景

《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的作者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在他21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他的脾气因此变得暴怒无常,他的母亲则默默地忍受,以一颗慈爱、宽容的心来关爱他、照顾他。他在许多文章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的代价铺就的。《秋天的怀念》便是怀念母亲的文章。本文写于1993年。

二、【字词积累】

1. 字音字形

残疾 焦躁不安 憎恨(zēng)

暴怒无常 砸碎 沉寂

瘫痪(tānhuàn) 侍弄(shì)

捶打 整宿(xǐu) 翻来覆去

憔悴(qiáocuì) 央求 喜出望外

絮絮叨叨 豌豆 诀别 淡雅

烂漫 创伤(chuāng)

2. 词语释义

【暴怒无常】形容一个人的脾气坏到了极点,时常极端愤怒,变化不定。

【侍弄】方言,经营、照管、喂养的意思。

【狠命】使劲、拼命,表示用尽全力。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捶打】用拳头或器物砸。

【田地】这里指地步,指不好的处境或境况。

【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絮叨】来回的说,指说话啰嗦。

【诀别】指再无会期的离别;死别。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三、【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写双腿瘫痪后的 “我”暴怒无常,母亲强忍内心的痛苦和重病的折磨呵护着“我”。

第二部分(3-6)写“我”答应母亲到北海去看菊花,母亲却突然离世。

第三部分(7)母亲离世后的又一年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菊花,“我们”懂得了母亲让 “我们”“好好儿活”的含义。

四、【主题思想】

本文讲述了一位虽重病缠身,却仍体贴入微地照顾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 好好活下去,并在临终关还挂念儿女的母亲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以及对母亲的愧疚、悔恨之情。

五、【文本解析】

1. 如何理解“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北归的雁阵”,“李谷一的歌声”本该给“我”以很好的感受,但是我却“砸东西”“把东西摔向墙壁”,这种对比与反差体现了“我”脾气的暴躁无常。通过“砸玻璃”和“摔东西”两个细节,具体写我双腿瘫痪之后内心的痛苦和暴怒无常,并用“我”的暴怒无常来衬托母亲的坚韧顽强。

2.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句中的“悄悄地”“偷偷地”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母亲“悄悄地”出去,是为了让我尽情地发泄内心的痛苦,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这无声地离开,体现了母亲的谨慎小心,她怕自己让儿子痛苦,她理解儿子的行为,也为儿子伤心。“偷偷”表现了母亲不放心,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3. 怎样理解母亲的“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这句话是理解本文的关键点,“好好儿活”是母亲鼓励儿子要珍惜、热爱生命,要勇敢地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与磨难,这句话发自母亲内心,表现了母亲对儿子无私的爱。

4. “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此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通过景物描写,突出“我”内心的痛苦、无望、孤独的心情。

5.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母亲的“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动作?母亲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生情,伤感痛苦,对生活丧失信心。体现了母亲希望我能够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

6. 母亲提议推我去北海看菊花,这一提议有什么深刻含义?

表现——

“我”:“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母亲:“憔悴的脸上”“央求般”“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

心情——

“我”:漫不经心、马虎应付、无所谓。

母亲:喜出望外、兴奋投入、高兴得不知所措。

母亲提议秋天去看菊花,是想让“我”从菊花顽强无畏的精神气质中得到启示,希望“我”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境,顽强地活下去。

7. 从1-5段中,找出一些否定意义的语句,并说说这些语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我看不见的地方”、“不,我不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就再也没回来”、“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这些有否定意义的语句说明“我”从没有考虑过母亲的感受,从未为母亲着想,对母爱浑然不觉,母亲的病危激起了“我”对生命的感悟,表明“我”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对母亲深切的思念。

8. 第4段“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独立成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突出表达了“我”对母亲永远离去的无比痛苦和遗憾之情,同时与下文“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相照应。

9. 文中有几处插叙,请找出来,并说说有什么含义?

第一处:“母亲喜欢花……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说明: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②为照顾儿子放弃照顾花,这是一个深爱儿子的母亲。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睡不了觉。”说明: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哪步田地;②反映了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10. 文章最后写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母亲活着的时候曾经多次要带“我”去看花,几乎都遭拒绝,而在母亲去世后“我”却与妹妹一同去看花,其中包含着“我”对没有体会到母亲的关爱和良苦用心的懊悔,也包含着“我”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无尽的缅怀。

11. 结尾处的“好好儿活”在文中有何用意?

运用反复的手法写“好好儿活”,结构上首尾照应,结构严谨。内容上表现了“我”终于读懂了这份感人至深的母爱,是母爱使“我”走出封闭的自己,是母爱让“我”重拾生活的热情,让“我”懂得了儿女是否好好生活,是母亲最惦记的。只有“好好儿活”,才是对母亲最好的安慰,最深的怀念。

12. 课文为什么不以《怀念母亲》为题,却以《秋天的怀念》为题?

母亲是秋天去世的,“我”深切怀念母亲对“我”的爱。

秋天里去看菊花,是母亲对“我”的希望,“我”用行动向母亲表示,不仅自己好好儿活,还要带着妹妹好好儿活,让母亲在九泉之下放心。

秋天是菊花盛开的时节,“菊花”是母亲坚韧、乐观精神的象征,看到菊花绽放得那样鲜艳、灿烂,让“我”明白了要好好儿活,活出精彩,做生活的强者。

六、【写作特色】

1. 感情含蓄,细节感人。

作者内心的情感本是汹涌澎湃、痛彻肺腑的,但文章的叙述语调却显得平静内敛,没有任何直接抒情、咏叹呼号的句子,文章感人的力量全部来自那些不事渲染、本色呈现的细节。从文中诸多细节可看出,母亲不仅疼爱郭,无比细心地呵护孩子,想方设法为“我”寻找宽慰,而且深深理解孩子,以强大的毅力克制自己内心的痛苦,耐心等待儿子走出心灵的阴霾,获得生活的力量。作者虽然有脾气暴躁、极不耐烦的表现,但内心深处仍能够感到母亲的关怀,比如知道母亲“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更为自己当时“一直都不知道”母亲的病情,“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而悔恨。通过这些,不仅表现了伟大、无私的母爱,也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深切感受。

2.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文中的景物描写,不是单纯地描写客观景物,而是蕴含了作者当时的情感,可谓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第3自然段写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烘托了“我”悲凉、痛苦的心情。结尾描写北海各色的菊花,则反映出“我”对生命的渴望与眷恋,是“我”美好心情的写照。

3. 张弛有度,富有节奏。

文章第1自然段详写一个激烈的场面;第2自然段情绪陡然一落;第3自然段又是一个略微轻松的节奏;第4自然段为独句段,紧承上文,让前文的情绪戛然而止;第5、6自然段用最简洁的叙述,讲出心中最深最痛、不堪回首、不愿提及的诀别;第7自然段则是在痛定之后,细赏菊花,泼墨描写,回味深思,意味悠长。作者对于哪些事情要铺开详叙,哪些事情点到为止,心中是有分寸的。文章营造的张弛节奏,与作者内心的情感状态,达到了和谐一致。

七、【知识链接】

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八、【教材原文】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声明:《七年级语文思维导图》由用户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原作者授权,请勿作他用。若您的权利被侵害或发现有侵权作品的,请联系526261217#qq.com,通知我们删除。

相关思维导图推荐